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娱乐脱口秀|如果芭比拿到郑秀文的牌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23-07-31 16:53:31
字号:


(资料图)

看完电影《芭比》,再看港片《流水落花》,那感觉就像是正在兴头上,忽又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刚刚沉浸在玛格特·罗比的觉醒与快意人生里,突然去直面郑秀文的隐忍收敛,中间落差可想而知。这样的对比未必公允,至于为什么要把她俩拉到一起对比,当然是因为,郑秀文这位港女,原本是华语世界都会女性故事的绝佳代言人,为何扭头又回归到传统叙事中的温良贤淑形象,完全背向而驰,实在叫人纳闷。

在《流水落花》里,郑秀文一洗铅华,饰演一个寄养家庭的母亲,需要迎来送往短暂寄养的各种孩子。她一出场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慈母形象,抽烟、偏执、偶尔暴躁,但她还是一个好人。因为早年丧子,这一创伤牢牢将她捆绑,所以把母爱倾注在每个从天而降的孩子身上,刚开始是完全投入,后来才慢慢接受寄养父母这一身份,必须随时抽身,向每个孩子告别,如同专业演员一样,一旦戏份杀青,就要完全斩断角色,投入下一个剧本。这样的人设很特别,值得好好开掘,只是电影到了后来,角色渐渐笼罩圣母一样的光环,更像是一出先进人物事迹汇报,越发高大全,越发伟光正,直至累死在岗位上。当然会感人,但也仅止于感动而已,有些浪费郑秀文的演技。

如果把这把牌交给芭比,该怎么打呢?首先,芭比同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喜欢孩子,也会视如己出,她与郑秀文的角色可能打个平手。其次,追问一个问题,孩子对于她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在《芭比》中,现实世界里那对母女,时时吵架,关键时刻却互相鼓舞,同时也对照着另一对母女即芭比之母与芭比的关系:母亲的存在,是为了站在原地,好让女儿回头时,能够看到自己走了多远。这些母女之间,各自成长,既放手又观照,从而形成冲突与张力。在《流水落花》那边,孩子的存在,大多是为了佐证母爱的光辉,他们的成长似与故事主旨无关,到后来亲子互动越来越少,甚至只能靠一场天灾来强行建立和谐关系。

当然更牵涉到女性与另一半的关系:芭比与肯,在不同时空里挪移,不管父权制是由男性主导还是女性主导,这一趟走下来,人物大有反省,芭比还向肯道歉,肯也并非芭比的附庸。在《流水落花》里,为了保持寄养家庭的资格,郑秀文甚至咬牙接纳已经出轨的丈夫。伟大吗?并不觉得。在她的冷漠之下,那个丈夫甚至以罪人之姿唯唯诺诺,度过半生,他才是该片最大的牺牲品。

就这样,为了成全一个女人的完美,让无数人作陪,除了收获圣母式的自我感动,能像芭比一样终获灵魂自由吗?看上去很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