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胡静漪 王逸群 通讯员 陈爱民 李筱盼
(资料图)
陈爱民 供图
7月12日是今年的全国低碳日。11日,浙江省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现场正式发布“亚运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
“大型赛事活动碳排放涉及领域广、政策性强,包括场馆建设、交通、食宿、赛事组织、观众等多个领域,人工计算工作量大,跟踪核实难度大。”亚组委环境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工作人员把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经核算人员审核后,就能自动计算出排放量,评价单位也能通过系统进行数据追溯和跟踪审核,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公信力。”
陈爱民 供图
据悉,该平台首次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碳排放采集、核算、减排、注销、评价管理全流程,涉及6座城市、13个领域、2大碳减排类别,实现碳排放全过程数据的可回溯、可查询、可动态更新,建立起一套碳排放管理体系。平台还展示了碳中和管理数字化、减污和降碳协同化、碳中和路径多元化、碳中和参与全民化等特色成果。
数据的背后是切实的绿色实践。在减污和降碳协同化方面,浙江已经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针对能源、建筑、交通、生活四个领域,推进赛事侧和城市侧的规划建设、交通保障、环境保障、赛后处置等方面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举措,形成4大类22个特色案例。比如能源领域,浙江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西北地区和浙江本地的光伏、风电,保障亚运场馆使用绿色电力,实现源头降碳。
陈爱民 供图
在碳中和路径多元化方面,浙江已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碳信用、碳配额;同时,出台浙江省用于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的碳普惠减排量管理办法,推动丽水等地林业碳汇、安吉竹林碳汇、余杭垃圾分类回收等一批地方碳普惠项目开发,可用于抵消大型活动的碳排放。截至目前,共有1.05亿人次参与“人人1千克 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1800余万人次参加“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亚运碳中和林26片。
“我们希望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碳中和的良好氛围,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出一份力,又进一步拓宽生态良好地区实现‘两山’转化的渠道,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风尚。”亚组委环境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