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驻村第一书记者秀军即兴表演自己创作的快板,“说的是我们昊苑的新变化,也是我的心里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昊苑村位处贺兰山下,葡萄园绿意盎然,沿山势绵延南北,一眼望不到头。
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独特的风土条件使这里葡萄的香气、色素、糖酸度表现优异,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和酿造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银川市西夏区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核心区域。通过优化土地供给,当地大力推动葡萄种植集约化发展,葡萄酒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坚持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增收目标。在这里,小葡萄“串”起增收富民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强势赋能。
崛起——砂石地里种葡萄 采砂坑上建酒庄
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的葡萄种植园里,60岁的龚有发和乡亲们忙着抹芽。串串小葡萄,承载着增收致富的希望。
20多年前,昊苑村还是一片荒滩,遍布砂石开采后遗留的大坑。2011年,宁夏提出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当地群众开始在砂石地里种植酿酒葡萄。
从河南老家搬迁到银川定居昊苑村的龚有发和老伴都在村里的酒庄打工,“孩子成家、买车买房,都是靠着我们在葡萄地里的收入。”龚有发说。
定居昊苑村的村民龚有发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昊苑村已建成19座酒庄,种植酿酒葡萄1.8万亩,年产葡萄酒6000吨,2022年产值超4亿元。昔日贫瘠之地如今已成郁郁葱葱的富庶之所。
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葡萄园区
“1200多名村民在酒庄务工,占到全村劳动力的70%以上,昊苑村每户人的收入都和葡萄有关。葡萄种出了产业,也种出了风景;不但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实现了村民的绿色梦和致富梦。”者秀军说。
底气——归雁夙梦贺兰山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迅速发展的葡萄酒产业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流”。他们的回归为乡村注入了动力、带来了活力。
从小在贺兰山脚下长大的乔静曾经“为了逃离风吹石头跑的戈壁荒滩”,选择离开家乡南下深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外闯荡10年,乔静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满意的收入,但即便如此,“心里还是缺少一份归属感”。回家探亲时,看到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她心动了。“离家又近、环境又好、收入也不错,尤其现在成家了,老人、孩子、家庭、事业都能兼顾的同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她坦言。
乔静返乡后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现在,乔静是当地一家酒庄的接待部经理,带领一支15人的队伍,每天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推广和普及葡萄酒文化,介绍贺兰山东麓享誉海外的“紫色梦想”。
游客越来越多,不仅为酒庄集聚了人气,周边的村庄民宿也得以发展。“酒庄多、游客多、机会也多,所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院里开起了民宿,没想到还挺火的。”经营民宿的村民常艳说。
经营民宿的村民常艳
靠种葡萄、酿葡萄酒致富的农户又从发展民宿旅游中尝到了甜头。
如今,昊苑村打造出集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多位一体的宁夏民宿发展品牌——望山民宿村,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振兴——酒旅融合双奔赴 葡萄产业开新局
昊苑村是西夏区以“酒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目前,西夏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4万亩,已建成酒庄28座,年产葡萄酒2000多万瓶。葡萄种植、加工等上下游企业吸纳周边农民就业1.8万余人,就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庄集群和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西夏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了葡萄酒观光体验工厂、葡萄酒庄精品民宿酒店等产品,联动28座特色酒庄、57家精品民宿,推出葡萄酒产区旅游线路,推进“葡萄酒+文旅”深度融合。
酒庄游为西夏区旅游产业增添新业态
葡萄酒文化旅游丰富了酒庄的多种“打开方式”,使产业焕发勃勃生机。银川市西夏区副区长陈警保告诉记者,立足“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区”品牌,西夏区坚持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打造“煮酒慢行”美食街区、漫葡音乐基地等全业态旅游新地标,借助“酒庄+景点”“活动+旅游”等模式,举办红酒音乐节、葡萄文化艺术节、红酒马拉松等20多场品牌活动,截至2022年底,实现年度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参与葡萄酒产业的家庭2022年旅游经营收入平均达4.5万元。
葡萄酒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西夏区
“乡亲们通过葡萄酒产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小葡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警保说。
编辑:孙欣祺
标签: